![]() |
名称 |
神 墩 |
古称:城香墩;古书记载因相传有土人在此成神;故名:神墩 | |
形状体量 | 整体呈圆形,台状;高10m;总面积33000平方。 |
现行保护级别 |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(1987年公布) |
遗迹时代 | 横跨新石器时代、商、春秋和战国时期共计一千多年 |
文化属性 | 归属为鄱阳湖水系文化及本土孕育文化;后期于二里头、楚、吴等文化有所交融。 |
考古学贡献 |
1.填补从50年代以来南方考古学者提出的“三迭层”构想的空白。 2.将“棺椁墓葬制”提前到新石器时代晚期。 3.是至今为止最早的墙面与地面双烧制房屋建设形式; 4.发现3400年前三层水过滤装置; 5.提供了吴楚文化交融的文物实例。 |
九江文化贡献 |
1.根本上解决了,在早期九江人是外来迁入还是本土演化的根本性问题。 2.解决了长久以来,人们争论的九江文化是否有本土文化,还是全部是外地文化输入融合?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。 3.很好地解答了九江文明起源这一根本性问题。同时将九江文明史提前至石器时代。 |
神墩遗址的久远和深邃,是祖先向我们诠释着我们九江人从哪里来!而其伟大的创新、艰苦拼搏和磊磊创造的神奇,是他们留给我们的骄傲!我们也终将用沉稳的脚步回告祖先,我们是谁!我们去往何处!
|
神墩1983年在大沙铁路建设时出现在世人眼前。1984年1985年抢救性考古发掘,发掘面积900平方,向世人揭露了其部分神秘的面纱。
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同时为从50年代南方考古学家提出的三迭层构想,以清晰的本土文化发展脉络给出了铁证。
并将棺椁墓葬制提前至石器时代。很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完善。以及古代中国人视死如视生的人生观念的直接体现。
而双烧制房屋建设方式和8m深水井中的3层水过滤装置。直接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,所表现出的实质性的行为。颠覆性的改变了我们对于古人类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的传统性认知!
而其对九江文化所解决的更为具体;解决了长久以来人们争论九江人是自北方或南方宜居至此,非本土孕育发展出来。这一根本性的争论问题。同时体现出九江在石器时代达到了一种让人骄傲和振奋的文明高度!
我们可以看出神墩900平方发掘并没有展现出神墩的完全面貌,可能只让我们看到了其冰山一角。我们都知道石器时代的土堆文化和墩子文化都出现在平原地带。而神墩处于丘陵地带,离其最近的游狮山仅50m。如果是为了居住完全没有必要,可以在游狮山山坡上建设居住。完全没有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,进行神墩的纯土堆制建设。
其二神墩高10m,上表面积33000平方。堆制成功需要耗费土方超过100万方。如此大的工程量,在生存尚且艰难、生产能力极度低下的石器时代。是一个什么样的部族?出于何种目的?又是如何完成的?
虽然仅900平方的发掘,神墩就给了我们足够多的骄傲和震撼!但是如果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解答,也许神墩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未知和谜团!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神墩墓葬 | 水 井 | 房屋 建筑 | 文化 归属 |